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,中国各级疫情防控指挥机构迅速响应,成为抗击疫情的“中枢神经”,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冠肺炎指挥部(以下简称“宁夏指挥部”)作为全区疫情防控的指挥核心,始终以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为宗旨,统筹协调各方力量,科学精准施策,为守护600多万宁夏人民的健康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,本文将从组织架构、防控措施、科技赋能、民生保障及未来挑战五个维度,全面解析宁夏指挥部的抗疫实践与成效。
高效组织:构建“平战结合”的指挥体系
宁夏指挥部成立于疫情初期,由自治区党委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,下设综合协调、医疗救治、物资保障、交通管控等12个专项工作组,形成“1+12”扁平化指挥模式。
- 层级联动:建立区、市、县、乡四级联防联控机制,确保政策“一竿子插到底”,2021年“10·17”疫情中,指挥部3小时内完成流调溯源,24小时实现重点区域封控。
- 专家支撑:吸纳公共卫生、临床医学等领域专家组成智库,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,如针对Delta变异株,迅速调整核酸检测频次和隔离政策。
精准防控:从“应急响应”到“动态清零”
宁夏指挥部坚持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总策略,动态优化防控措施:

- 关口前移:在银川河东机场、中卫火车站等交通枢纽设立“双检通道”(核酸+抗原),2022年累计筛查入境人员超50万人次。
- 网格化管理:依托全区2876个社区(村)网格,推行“五包一”责任制(干部、民警、医护、网格员、志愿者),实现重点人群“日排查、日报告”。
- 差异化施策:针对银川都市圈与南部山区不同风险等级,灵活划定封控区、管控区,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的影响。
科技赋能:数字化抗疫的“宁夏样本”
指挥部率先在西北地区推出“防疫健康码2.0”,整合核酸检测、疫苗接种等8类数据,实现“一码通行”。
- 智能预警系统:通过大数据分析密接者轨迹,2022年预警高风险人员1.2万人次,准确率达98%。
- 远程医疗:搭建“宁夏互联网医院”平台,疫情期间提供在线问诊服务超30万次,缓解线下医疗压力。
民生保障:疫情防控中的“温度”与“力度”
指挥部始终将民生需求置于首位:

- 保供稳价:建立“蔬菜包”直配机制,2022年向封控区配送生活物资1.3万吨;对困难群体发放临时补贴逾2000万元。
- 就医绿色通道:制定《孕产妇及危急重症患者救治预案》,累计转运患者1.5万人次,实现“零延误”。
- 心理干预: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,服务群众超5万人次。
挑战与展望:常态化防控的“持久战”
当前,全球疫情仍在演变,宁夏指挥部面临新挑战:
- 边境防控压力:随着国际航班逐步恢复,需强化“人物同防”。
- 疫苗接种覆盖: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需进一步提升(截至2023年9月为87%)。
- 公共卫生体系短板:县级医院ICU床位占比仅2.3%,需加快补足。
宁夏指挥部将推动三大转型:

- 从应急管理向常态治理转型,完善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》。
- 从单一防控向多病共防转型,建立呼吸道传染病综合监测网。
- 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共治转型,鼓励社区、企业参与防控。
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冠肺炎指挥部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科学精神,交出了一份“零聚集性疫情、低死亡率”的抗疫答卷,其经验表明,唯有坚持“动态清零”总方针,统筹发展与安全,方能夺取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,正如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所言:“疫情防控是场大考,我们必须用满分标准答好每一道题。”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