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鲁木齐机场疫情防控专班,筑牢空中门户的铜墙铁壁

admin 14 2025-07-17 08:40:13


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,全国各交通枢纽成为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的关键战场,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空中门户,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(以下简称“乌鲁木齐机场”)迅速响应,成立疫情防控专班,以科学化、精准化、人性化的措施,构建起一道守护边疆安全的“防疫长城”,本文将深入解析乌鲁木齐机场疫情防控专班的工作机制、创新实践与社会价值,展现其在特殊时期的责任与担当。


专班成立背景:使命与挑战并存

乌鲁木齐机场是连接中亚、欧洲的重要航空枢纽,年旅客吞吐量超2000万人次,疫情初期,面对境外输入风险与国内流动管控的双重压力,新疆自治区政府于2020年2月紧急组建机场疫情防控专班,由卫健委、公安、交通、民航等多部门联合组成,实行24小时轮岗制。
专班的核心任务包括:

  1. 风险分级管控:对入境航班实施“一机一策”,区分高中低风险地区旅客;
  2. 闭环转运隔离:确保入境人员“从舱门到隔离点”无缝衔接;
  3. 本土疫情应急响应:快速切断传播链,如2022年8月疫情中实现3小时内完成全员核酸筛查。

科学防控:技术与人文并重

智慧化手段提升效率

专班引入“大数据+网格化”系统,通过健康码、行程码、边境口岸信息等多源数据交叉比对,实现旅客精准分流,2021年上线“新疆防疫”小程序,可自动识别风险地区旅居史,将人工核验时间缩短至15秒/人。

乌鲁木齐机场疫情防控专班,筑牢空中门户的铜墙铁壁

全流程闭环管理

  • 前端防控:联合航空公司提前72小时筛查旅客健康信息;
  • 落地检测:设立专用廊桥、通道,配备负压采样室,确保“即采即走”;
  • 后端追踪:通过“自治区疫情防控平台”共享数据,实现跨地市协同管控。

人性化服务彰显温度

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,专班开设“绿色通道”,提供多语言服务(如维吾尔语、俄语);在冬季极寒天气中,为滞留旅客发放保暖物资,获央视《新闻联播》专题报道。


成效与案例:数字背后的坚守

截至2023年底,乌鲁木齐机场专班累计保障国际航班超1.2万架次,排查旅客逾400万人次,成功拦截输入性病例200余例,本土疫情“零外溢”,典型案例包括:

  • 2021年Delta变异株阻击战:通过基因测序快速锁定某国际航班传播链,7天内控制疫情扩散;
  • 2023年春运保障:单日最高客流8万人次下,实现“零感染、零投诉”。

社会价值:超越防疫的深远意义

  1. 经济护航:确保“空中丝绸之路”畅通,2023年乌鲁木齐机场货邮吞吐量逆势增长12%;
  2. 边疆稳定:通过严格防控减少疫情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影响;
  3. 国际示范:与哈萨克斯坦等邻国分享经验,获WHO专家组“高效、透明”评价。

未来展望:常态化下的升级之路

随着全球疫情进入新阶段,专班工作重心转向“平战结合”:

乌鲁木齐机场疫情防控专班,筑牢空中门户的铜墙铁壁

  •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;
  • 推动“智慧机场”建设,试点AI体温监测、机器人消杀等新技术;
  • 强化基层防疫培训,储备双语流调人才。


乌鲁木齐机场疫情防控专班是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缩影——以科技赋能责任,以细节传递温情,正如专班组长张军所言:“我们的目标不仅是防住病毒,更要让每一位旅客感受到新疆的温暖与安全。”这座“空中堡垒”的故事,将继续书写在边疆防疫的壮阔篇章中。

(全文共计约1100字)


:文中数据基于公开报道及政府公报,部分案例为突出代表性经过浓缩处理,如需进一步细节,可参考《新疆日报》2023年《守好国门“第一关”》系列报道。

乌鲁木齐机场疫情防控专班,筑牢空中门户的铜墙铁壁

上一篇:乌鲁木齐机场疫情防控指挥,筑牢空中门户的铜墙铁壁
下一篇:河南省新增疫情,防控措施升级与民众应对指南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