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疫情下的宁乡,坚守与温情共筑抗疫防线
15
2025-07-11
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我国西北重要的民族地区,近年来在疫情防控中始终坚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理念,将科学防控与民族团结紧密结合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抗疫模式,本文将从防控措施、基层治理、民族团结、经济保障等方面,分析宁夏疫情防控的成效与经验。
动态清零与精准管控
宁夏依托大数据和网格化管理,建立“三级包保”制度(区、市、县联动),对重点区域实施分级分类管控,2022年中卫市发现输入性病例后,24小时内完成流调溯源,划定高风险区并开展全员核酸检测,有效阻断传播链。
医疗资源扩容
自治区建成覆盖城乡的传染病监测网络,扩建银川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定点救治机构,并配备负压病房和移动核酸检测车,确保日均检测能力达50万管以上。
“红色网格”发挥作用
宁夏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,动员2.3万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,联合回族群众组成志愿者队伍,参与卡点值守、物资配送等工作,吴忠市利通区的“党员+阿訇”宣传模式,用双语(汉语、阿拉伯语)普及防疫知识,覆盖率达98%。
民族地区特色服务
针对回族群众饮食习惯,各地设立清真食品专用配送通道;开斋节期间,政府组织线上宗教活动,减少聚集风险,赢得群众广泛支持。
宗教界积极参与
宁夏伊斯兰教协会号召清真寺暂停集体礼拜,3000余名宗教人士协助开展防疫宣传,同心县清真寺自发捐赠口罩、消毒液等物资,彰显“石榴籽”精神。
跨区域协作
与内蒙古、甘肃等邻省建立联防联控机制,2023年阿拉善盟疫情暴发时,宁夏迅速派出医疗队支援,并接收隔离人员,体现区域协同担当。
保供稳链措施
通过“绿色通行证”保障煤炭、农产品等物资运输,2022年全区GDP增长4.2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银川经开区推行“闭环生产”,确保新能源、新材料产业链不断档。
民生兜底保障
发放临时救助金1.2亿元,惠及12.6万困难群众;开展“云端招聘会”,解决3.7万人就业问题。
尽管成效显著,宁夏仍面临基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、边境输入风险等挑战,未来需加强以下工作:
宁夏的疫情防控实践,既是科学精神的体现,也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,正如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所言:“在党的领导下,各族群众像沙漠里的胡杨一样,根连根、心连心,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。”这片土地上的抗疫故事,正为全国民族地区提供宝贵经验。
(全文共计约850字)
注:文中数据参考宁夏卫健委2023年公报及公开报道,可根据实际需求补充最新案例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