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疫情处于扩散阶段,防控升级与市民应对指南
73
2025-07-19
随着新冠疫情的动态变化,疫苗接种仍是防控的关键手段,北京市卫健委发布了新冠疫苗最新接种信息,涵盖接种点调整、加强针政策、目标人群优化等内容,本文将梳理最新政策要点,结合科学建议,为市民提供全面指导。
重点人群加强针接种
根据国家卫健委指引,北京市优先为60岁以上老年人、基础病患者、医务人员等高风险人群提供第二剂次加强针(即“第四针”),接种间隔需与上一针相隔6个月以上,目前推荐使用重组蛋白疫苗或腺病毒载体疫苗进行序贯接种。
未成年人接种安排
3-17岁青少年可继续接种基础免疫(2剂灭活疫苗),未完成接种者可通过“健康宝”预约就近接种点,家长需签署知情同意书,并携带儿童身份证或户口本陪同接种。
外籍人士接种渠道
在京外籍人士可通过“北京国际卫生保健中心”预约,提供辉瑞/BioNTech(复必泰)或国产灭活疫苗(科兴、国药)选项,需持护照及有效居留证件。
新增临时接种点
为应对冬季接种需求,北京市在朝阳、海淀等人口密集区增设20个临时接种点,部分社区服务中心延长服务至晚间8点,市民可通过“北京健康宝”小程序查询实时人流量,减少排队时间。
线上预约系统升级
新版预约平台新增“疫苗库存查询”功能,支持实时查看各接种点的疫苗种类(如灭活疫苗、腺病毒载体疫苗等),避免空跑。
流动接种车进社区
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,北京市派出流动接种车深入社区,提供上门服务,需提前通过居委会登记,由医护人员评估健康状况后接种。
疫苗类型与推荐组合
常见不良反应处理
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、低烧(≤38.5℃),通常1-2天缓解,若出现持续高热或过敏反应(如呼吸困难),需立即就医。
禁忌症与暂缓接种情况
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,新冠病毒变异株(如XBB系列)的免疫逃逸能力增强,加强针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,研究显示,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加强针后,住院保护率可达75%以上。
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强调:“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,建议符合条件的市民尽早接种,尤其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。”
接种前准备
接种后建议
谣言澄清
北京市此次更新的疫苗接种政策,体现了精准防控与便民服务的结合,市民应及时关注官方渠道(如“健康北京”微信公众号)获取动态信息,科学接种,共筑免疫屏障,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,个人防护与疫苗接种仍是健康双保险。
(全文约1050字)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