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再现疫情,常态化防控下的挑战与应对
22
2025-07-23
作为中国首都和国际交往中心,北京市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始终走在全国前列,截至目前,北京市民可以接种的主要疫苗包括以下几种:
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灭活疫苗(Vero细胞):这是我国首个获批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,也是北京地区接种量最大的疫苗之一,该疫苗采用传统的灭活技术路线,需接种2剂次,间隔3-8周。
科兴中维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(克尔来福):同样采用灭活技术,需接种2剂次,间隔2-4周,该疫苗在北京也有大量接种,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国内外多项研究的验证。
康希诺生物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(克威莎):这是一种只需接种1剂次的疫苗,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,特别适合时间紧张或难以完成多剂次接种的人群。
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(CHO细胞):需接种3剂次,相邻两剂之间间隔≥4周,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后6个月内完成。
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灭活疫苗:与北京生物疫苗同属灭活疫苗技术路线,在北京也有部分接种。
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各有特点,北京市民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疫苗种类。
灭活疫苗作为传统技术路线,生产工艺成熟,质量控制容易,安全性较高,其原理是通过培养新冠病毒后灭活,保留其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,但病毒本身已失去致病力,北京生物和科兴疫苗均属此类,需接种2剂次以产生足够保护力。
腺病毒载体疫苗采用"载体"技术,将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装入经过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中,接种后可在人体内表达S蛋白,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,其优势是只需接种1剂次,免疫反应快速建立,特别适合应急接种和难以完成多剂次接种的人群。
重组蛋白疫苗采用基因工程技术,在体外大量生产新冠病毒的S蛋白或其RBD区域,纯化后作为疫苗成分,这种疫苗不含病毒遗传物质,安全性高,但需要接种3剂次才能形成充分保护。
北京市疫苗接种工作组织严密,采取了多种便民措施:
预约接种系统:市民可通过"健康宝"小程序、北京通APP、电话等多种方式预约接种,系统会自动分配最近的接种点。
接种点设置:全市设立了数百个固定接种点,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等,还根据需要设置临时接种点和流动接种车。
分阶段推进:北京按照重点人群、高危人群、普通人群的顺序分阶段推进接种工作,目前已完成18岁以上人群的全面接种,并逐步开展加强针接种。
接种服务:各接种点提供专业咨询、预检分诊、接种后留观等服务,确保接种安全,对于老年人等特殊群体,还提供上门接种服务。
根据公开发布的临床研究数据和使用监测结果:
北京生物疫苗:Ⅲ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显示,接种两剂疫苗14天后,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性为78.1%,预防住院的有效性为78.7%。
科兴疫苗:在巴西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显示,对有症状新冠肺炎的保护效力为50.65%,对需医疗干预的病例保护效力为83.7%,对重症和住院的保护效力为100%。
康希诺疫苗: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显示,接种14天后预防有症状新冠肺炎的总体有效性为65.7%,预防重症的有效性为90.98%。
智飞疫苗:Ⅱ期临床试验显示,接种3剂后,97%的受试者产生了中和抗体,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新冠康复患者血清。
所有在北京接种的疫苗均通过严格审批程序,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,常见不良反应多为接种部位疼痛、乏力、头痛等轻微反应,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。
对于北京市民接种疫苗,专家提出以下建议:
无禁忌症人群应接尽接:除非有明确疫苗接种禁忌症,否则建议所有适龄人群接种疫苗,建立群体免疫屏障。
特殊人群接种:慢性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以接种;老年人是高风险人群,更应积极接种;孕妇需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接种。
接种后注意事项: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;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;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;关注身体反应,如有严重不适及时就医。
继续做好防护:疫苗接种后仍需坚持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,因为疫苗保护并非100%,且接种后产生充分免疫力需要时间。
加强针接种:根据最新研究,完成基础免疫6个月后,抗体水平会有所下降,建议适时接种加强针以提高保护效果。
截至2022年初,北京市新冠疫苗接种已覆盖绝大多数常住人口,全程接种率超过90%,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,高接种率为北京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,有效降低了重症和死亡风险,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开展创造了条件。
实践证明,北京接种的各类新冠疫苗安全有效,为市民提供了可靠保护,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疫苗接种的推进,北京将继续优化接种策略,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,建议尚未接种的市民尽快完成接种,已接种基础免疫的市民在符合条件时及时接种加强针,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