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胞在北京接种疫苗,温暖服务架起两岸健康桥
69
2025-07-19
疫苗接种是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核心策略,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推动疫苗接种全覆盖,北京作为首都,与人口大省山东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各具特色,又相互借鉴,共同构建了坚实的群体免疫屏障,本文将从政策实施、接种效率、公众参与及创新举措等角度,深入分析两地疫苗接种的经验与成效。
北京:精准防控与高效动员
作为政治文化中心,北京始终将疫苗接种视为疫情防控的“关键战役”,2021年初,北京率先启动重点人群接种,覆盖医疗、交通、冷链等行业,通过“健康宝”小程序实现预约、查询一体化,并设立临时接种点、流动接种车,单日接种量曾突破50万剂次。
山东:人口大省的“分层推进”策略
山东凭借强大的基层医疗网络,采取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接种路径,针对老年人口多的特点,开展“上门接种”“村医入户宣传”等服务,青岛、济南等城市还推出“疫苗接种夜市”,方便上班族错峰接种,两地均通过政策创新,将国家“应接尽接”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。
截至2023年,北京常住人口疫苗接种率超95%,其中老年人全程接种率达92%;山东累计接种剂次突破2亿,覆盖全省近亿人口,两地的共同经验在于:
差异点:北京因流动人口多,需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接种;山东则更关注偏远地区的冷链运输与接种点覆盖。
科普宣传的“双城记”
北京通过权威专家访谈、社区讲座破解“疫苗犹豫”;山东则用方言短视频、大喇叭广播等接地气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,曲阜市将疫苗接种宣传融入儒家文化标语,获得广泛共鸣。
名人效应与群体动员
两地均邀请公众人物(如奥运冠军、影视明星)带头接种,并通过“接种光荣”等标语强化社会认同,北京某社区甚至推出“接种家庭积分换礼品”活动,激发居民积极性。
北京:临时接种点的“城市智慧”
在大型商场、公园设立“15分钟接种圈”,并开发多语言服务界面,便利外籍人士。
山东:流动接种队的“齐鲁速度”
针对渔民、山区居民等特殊群体,威海市派出“海上接种船”,临沂市组建“摩托车接种队”,确保疫苗可及性。
京鲁两地的实践表明,疫苗接种的成功离不开三个要素:
两地可进一步深化合作,例如共享老年人接种数据、联合研发接种便利技术,为全国疫情防控提供“京鲁样板”。
从首都的“智慧接种”到山东的“乡土创新”,北京与山东以不同的路径诠释了疫苗接种的“中国速度”,这场全民行动不仅彰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韧性,更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