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制度,筑牢空中门户的安全防线

admin 11 2025-07-18 01:28:47


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,航空交通作为人员流动的重要枢纽,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,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作为安徽省最大的航空口岸,承担着连接国内外的重要使命,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,合肥机场迅速响应,建立了一套科学、高效的疫情防控制度,既保障了旅客安全,又为区域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支撑,本文将从制度框架、具体措施、技术应用及社会影响四个方面,解析合肥机场的疫情防控体系。


制度框架:科学决策与多部门联动

合肥机场的疫情防控制度以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为核心,由安徽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,机场集团、疾控中心、海关、边检等多部门协同执行,制度分为三个层级:

  1. 预防层: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高风险航班,提前部署资源;
  2. 管控层:落实旅客健康码核验、体温监测、核酸证明检查等环节;
  3. 应急层:建立快速响应机制,对疑似病例实施闭环转运。
    这一框架确保了防控工作的系统性和灵活性,2021年南京禄口机场疫情暴发后,合肥机场迅速升级管控措施,未出现关联病例。

具体措施:从落地到离港的全流程管理

  1. 入境航班“闭环管理”
    国际航班旅客需完成“14+7”天隔离,期间进行5次核酸检测,机场设立专用通道、转运车辆和隔离酒店,避免交叉感染,2022年1月至6月,合肥机场累计保障入境航班112架次,未发生境外输入扩散事件。

   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制度,筑牢空中门户的安全防线

  2. 国内航班分级管控
    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动态调整政策:高风险地区旅客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,中风险地区旅客落地后接受免费核酸检测,机场内设置10个临时采样点,平均15分钟即可完成采样。

  3. 环境与人员防控
    航站楼每日消毒3次,重点区域(值机柜台、安检通道)每小时消毒1次,一线工作人员实行“两天一检”,疫苗接种率达100%。


技术赋能:智慧防控提升效率

合肥机场引入多项技术手段,减少人工接触风险:

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制度,筑牢空中门户的安全防线

  • “安康码”智能核验:通过闸机自动比对健康码、行程码和核酸信息,通行效率提升50%;
  • 无感测温系统:红外热成像技术实现旅客体温秒级筛查;
  • 行李消杀机器人:对托运行李进行紫外线+喷雾双重消毒,消杀覆盖率100%。
    这些技术不仅降低了防控成本,还缓解了旅客排队压力。

社会影响:平衡安全与发展的典范

严格的制度并未阻碍交通复苏,2021年合肥机场旅客吞吐量恢复至疫情前的85%,货邮吞吐量逆势增长12%,其经验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作为典型案例推广,并获评“安徽省疫情防控先进集体”。



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疫情防控制度,既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“教科书”,也是“以人为本”治理理念的体现,随着病毒变异和防疫常态化,合肥机场或需进一步优化动态响应机制,但现有实践已为全国航空口岸提供了宝贵参考。

(全文共计约850字)

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制度,筑牢空中门户的安全防线

上一篇:杭州机场对北京旅客实施特别检测措施了吗?
下一篇:北京到南昌机场会被隔离吗?最新防疫政策解析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